2023年2月28日, 德國哈內姆勒數字藝術紙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消息稱:藝術家、打印技術專家、職業(yè)經理人、大學教授吳漢霖(Ng Hon Lam)于2022年12月22日下午因病安詳離世,享年74歲。
吳漢霖,1949年出生于香港。他開拓了藝術攝影新路向,1972年與一班青年攝影家聯(lián)展《七人攝影展》,探討了香港沙龍攝影畫意作品以外,創(chuàng)新藝術攝影的表現能力,這是70年代香港現代主義攝影歷史上重要的坐標。1976至1979年,他在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攻讀藝術攝影與電影制作,師從英國攝影大師雷蒙德·摩爾(Raymond Moore)。1979至1981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研讀古典影像系統(tǒng),獲藝術碩士學位?;馗酆?,他被認為是留學「先鋒」,以不同的觀念:在攝影美學,以「光刻」的共時性作為直接攝影對攝影本質的探索。
吳漢霖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桃李滿天下。他視培育國家人才為己任,視所有學生為己出,深得學生的愛戴。他的學生視他為恩師,為人生的領航燈。80年代初他于Photo Center及香港大學校外課程教授攝影,并與多位學員成立攝影工作室并擔當義務導師,啟發(fā)學員對藝術的理解、對攝影行為的閱讀,幫助學員掌握相對精確的攝影技術。1983年,他策劃理工同學拍攝前衛(wèi)藝術私人會所 I-Club 內部建筑,開幕時舉行紀錄攝影展。他與文友張景熊一直關心中國與香港文化歷史發(fā)展,多年來各自搜集文章和畫冊,自70年代開始,撰寫了大量文字,引介東西方的文藝思潮。1985年,二人合作策展《被攝物——七人攝影聯(lián)展》,選展具潛力的、有相當水平的新秀攝影家。1995年,亦曾與學院學生聯(lián)展《十一格.攝影展》。他依托教育工作與創(chuàng)作,致力于培養(yǎng)新一代青年攝影家,對香港的藝術發(fā)展付出諸多努力。
隨后,吳漢霖在香港理工大學太古設計學院任教專業(yè)攝影,并于1986至1997年任職于香港浸會大學電影系,教授電影制作。其間,他協(xié)助香港浸會學院電影系系主任林年同博士改善電影系教學設施,建立了數碼科技系統(tǒng),提升了學校的高科技發(fā)展,亦為籌劃1994年由浸會學院升級為浸會大學作出準備。1988年中國電影「北京——臺北——香港學生電影、錄像匯展」期間大規(guī)模的電影節(jié)及研討會,他是主要統(tǒng)籌成員之一。
吳漢霖是一位出色的經理人、全方位的打印技術專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就開始研究碳印「恒久保存」影像介質技術,顏色管理與另類藝術出版「收藏級」技術。2000年前后,他來往于兩地之間,投入個人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负憔帽4妗褂跋褚詳荡a藝術方式的實現,是他重點研究的項目之一。2008至2014年,他一手創(chuàng)建了哈內姆勒紙業(yè)(北京)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總經理。2015至2018年,他退居幕后,擔任數字影像技術顧問。十年間,他將世界最頂級的德國哈內姆勒藝術紙成功引入到中國市場,推動了中國高端打印輸出以及藝術品復制行業(yè)的發(fā)展,并確立了哈內姆勒藝術紙在中國的高端品牌地位。
吳漢霖是中國高端數字打印的先驅,是哈內姆勒品牌在中國的奠基人。吳先生幫助眾多中國的打印工作室從無到有,完善設備、技術,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學問和心得。在傳授技術的同時,讓各個工作室領略到哈內姆勒紙張在輸出效果與品質上的魅力。他顛覆了傳統(tǒng)的銷售模式,利用技術輸出理念,既扶持了國內高端打印市場,又使哈內姆勒的品牌深入人心。
吳漢霖專業(yè)、敬業(yè),帶領哈內姆勒不斷向上發(fā)展。從影像前期到后期,從硬件到軟件,吳漢霖是一位知識覆蓋全面的專家。但他并不滿足于此,他全年大部分時間都穿梭于城市之間,走訪全國各地的工作室,了解市場第一手信息。每家工作室不斷成長的背后,都有他多次甚至數十次的到訪足跡。他走訪國內外各種行業(yè)展會,研讀中英文文獻資料,時刻站在最新技術的前沿,研究透徹以后,再反哺給國內工作室。在此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各個工作室也成了哈內姆勒的忠實用戶。
吳漢霖指導過眾多年輕攝影師,使他們從攝影技術到打印選材上實現突破,終在國際上獲得大獎。他帶領中國的哈內姆勒認證工作室走出國門,到訪哈內姆勒德國工廠,參加各種國際展會,了解體驗國際上最新科技及技術。對于哈內姆勒公司的后輩,他耐心教導、親力親為、讓他的匠人精神得以最大限度的傳承,讓后來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由發(fā)揮。
吳漢霖也是一位藝術家。他熱愛攝影,相機不離身,隨走隨拍生活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在他的遺物中有過萬張未發(fā)表的作品。2016年,他曾舉辦《在山之前》——吳漢霖個人攝影近作展,這是他90年代中期后創(chuàng)作的延續(xù),其中獨特的攝影表現力也是他思想的呈現。
吳漢霖對藝術的敏銳度不僅僅體現在攝影上,更是體現在對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前瞻與把控。他所倡導的先進攝影、輸出理念,都已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風向標。他曾經說過:“藝術帶給我的能量是:在未知里找到克服恐懼的信念,在變化里找到冷靜,在虛無的境況中遇到驚喜?!?/p>
特別鳴謝提供珍貴資料的攝影工作室以及撰寫部分文字的陳鳳珍女士(1981~1985 年度香港理工設計學院吳漢霖夜間課程學生)。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