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與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相生相伴,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之一,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也是當下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手機影像科技歷經20余年的進化和迭代,塑造了如今的移動影像世界。隨著智能手機性能的不斷提升和各種拍攝應用的涌現(xiàn),它以更為豐富、更具分享精神的文化語言、知識體系與傳播方式重塑了中華文化創(chuàng)新力、傳播力與影響力。在互聯(lián)網和數(shù)字化轉型與變革的時代,手機攝影以其大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表現(xiàn)形式從一種影像傳播的形態(tài),逐步轉變?yōu)橐环N生活方式,展示出了巨大的社會價值和推廣潛力。
為助力中國攝影事業(yè)的普及與發(fā)展,通過手機影像展示中國繁榮發(fā)展、文明和諧、奮斗進取、開放包容、多元創(chuàng)新的生動景象,打造攝影界國家級手機攝影活動品牌。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特聯(lián)合舉辦首屆中國手機影像大展,熱誠歡迎廣大攝影家,攝影、旅游愛好者積極參與,踴躍投稿!
主辦單位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中國攝影出版?zhèn)髅接邢挢熑喂?/p>
中國攝影報社
協(xié)辦單位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智能影像委員會
官方網站
中國手機攝影大展官網(www.cmppe.com)
戰(zhàn)略合作媒體
中國文藝網、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影像中國網、中國網、中新社圖片網、中國報業(yè)網、未來網
中國攝影出版?zhèn)髅接邢挢熑喂拘旅襟w矩陣
中國攝影報微信公眾號、中國攝影報活動微信公眾號、人民號、頭條號、新浪微博,《大眾攝影》雜志微信公眾號、《中國攝影》雜志微信公眾號、中國攝影出版社微信公眾號等
投稿單元
征集內容
以“人人都是創(chuàng)作者”為主題,分為“長焦與微距” “組圖”“風光”“人像” “夜色” “運動”6個單元,征集反映中國山水風景、人文特色、城市精神、時代發(fā)展成就、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內容的手機攝影作品。投稿作品的手機品牌、型號不限,特別征集由vivo手機拍攝的作品。
征集時間:即日起至7月7日(投稿須在此期間送達)。
入展作品榮譽設置及稿酬:
入展攝影作品120件,稿酬各人民幣800元。以上均頒發(fā)榮譽證書,可按中國攝協(xié)規(guī)定累計入會申請積分。入展作品稿酬由中國攝影報社向入展作者給付,并從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主辦方將從6個單元入展作品中各選出使用vivo手機拍攝的年度攝影師1人開展專項扶持計劃并頒發(fā)榮譽證書。
評委陣容
評委會主任
李 舸 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
評委會副主任
于 猛 vivo副總裁、影像副總裁
于德海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評委
李 舸 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
劉占崑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中國青年報資深新聞攝影記者、曾獲得國際足聯(lián)頒發(fā)的世界杯特別貢獻獎。
郝遠征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新華社高級記者。
董 冬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北京服裝學院攝影系主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智能影像委員會委員。
蔡 萌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導、策展人。
寧思瀟瀟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青年攝影委員會委員、自媒體“攝影筆記”作者。
征稿細則
1.廣大攝影人均可投稿。
2.投稿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不限,鼓勵新人、新作。投稿作品分為長焦與微距、組圖、風光、人像、夜色、運動六個單元,投稿者請將作品投至合適的單元。組圖單元投稿作品為6-9幅,其他單元只可提交單幅作品。
3.作品必須取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內,并指明具體拍攝地點。對于拍攝地域存疑的作品,投稿者應與主辦方委托的律師共赴拍攝地,經勘察確定作品在指定地域范圍內拍攝的,有關律師費、差旅費等由主辦方承擔;經勘察無法確定作品在指定地域范圍內拍攝的,有關律師費、差旅費等由投稿者承擔;投稿者未配合勘察的,其資格將予直接取消。
4.主辦單位將在評選結束后統(tǒng)一調取擬入展作品的大尺寸數(shù)字文件(JPG最高格式壓縮文件建議不低于5MB,須含有完整的exif數(shù)據(jù))。請接到主辦方通知的投稿者務必將大尺寸數(shù)字文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向主辦單位提交,逾期不提供者視為自動放棄資格。
5.該展實行評選結果公示制度,主辦方有權編輯擬入展作品。評選出的擬入展作品將在該展官方網站——中國手機攝影大展官網進行為期5天的公示,并在此期間接受社會監(jiān)督。公示期滿后,中國攝影報將刊登入展攝影作品精選,中國手機攝影大展官網將公布入展名單及全部入展作品。
6.對于入展作品,主承辦單位及其關聯(lián)公司有權在著作權存續(xù)期內,以復制、發(fā)行、展覽、放映、信息網絡傳播、匯編等方式,在相關用途、主承辦單位產品或服務推廣活動,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的傳播活動中傳播渠道覆蓋全媒體及全載體,包括但不限于互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網、企業(yè)官方網站、官方APP、微博、微信、抖音、海報等中使用入展作品,并不再支付報酬。
7.禁止該展的評委及其近親屬投稿,一經發(fā)現(xiàn)隨時取消一切資格。
8.投稿者應保證其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對該作品的整體及組成部分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還應遵守以下說明:
? 投稿作品不得包含侵犯其他任何方任何權利(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權、姓名權、商標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其他合法權利)的內容;
? 投稿作品不得以任何方式貶損、詆毀主辦方或其他任何第三方(第三方擁有的注冊商標【如:被攝入的街上廣告牌、招牌等】;受到第三方擁有的版權保護的素材;特定的有名人物、著名人物的姓名、像或其他特征;含有電影的演職員姓名的內容)
? 投稿作品不得包含不當、不雅、淫穢、污蔑、造謠或誹謗的內容;
? 投稿作品不得包含宣揚對任何群體或個人有所偏見、歧視、仇恨或傷害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鼓吹歧視種族、性別、宗教、國籍、殘障、取向或年齡的內容;
? 投稿作品不得包含任何違反參賽者所在司法管轄地區(qū)法律法規(guī)、社會道德、公序良俗的內容;
? 投稿作品不得宣揚非法毒品或槍支(或使用上述任何一項)、不得宣揚任何看起來不安全或危險的活動、不得包含任何特定的政治目的或信息;
? 投稿者承諾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得發(fā)布或上傳涉政、涉黃、暴力、恐怖等任何形式的違法違規(guī)內容;
? 謝絕已在其他大賽中獲過任意獎項的作品投稿;
? 投稿作品不得為促銷產品、服務之類的營利性內容
? 創(chuàng)作作品時,不得危害或耍弄動物;
同一類似作品是指符合下述內容的作品:
① 通過同一圖像數(shù)據(jù)制作的作品
② 通過對同一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修剪,或更改處理加工方法制作的作品
③ 雖然不是同一圖像數(shù)據(jù),卻是通過對類似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上述①、②處理的作品(例如:連續(xù)拍攝的前后照片、拍攝日期不同但最終構思相同的作品等,也可能被視為類似作品。)
? “同一類似作品”指包含單張照片及其相同或類似圖像的組合圖片,以及包含相同或類似圖像的多個組合照片。
? 參加本次大展,視為您認同本規(guī)則中的全部內容,如您不同意相關規(guī)則及授權內容,請勿參與投稿。此外,因投稿者違反上述規(guī)則而導致取消入展資格、引發(fā)法律糾紛等不利后果,均由投稿者本人承擔,主辦方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
9.對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一經發(fā)現(xiàn)將立即取消入展資格?!胺梁蛄妓椎淖髌芳靶袨椤卑ǖ幌抻诳赡車乐卣`導公眾認知、具有欺詐性質等一切違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情形。
10.不符合本征稿啟事規(guī)定的,不能參選;已入展的,將予取消資格;主辦單位有權收回作品稿酬、榮譽證書等,并可在媒體上通報。
11. 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條件下,主辦方可以對本次大展相關所有事宜 (包括但不限于對本官方規(guī)則的格式條款) 進行解釋。一旦投稿,即表示投稿者完全理解并同意接受這些規(guī)則及評審團決定的約束。
作品評選
由主辦單位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評審。
投稿指南
登陸中國手機攝影大展官網(www.cmppe.com)注冊并按要求填寫真實個人信息后上傳作品。主辦單位保證不公開或泄露投稿個人非公開信息。投稿作品僅接受在手機內進行后期處理(包括手機內的第三方軟件)。投稿作品接受JPG/JPEG/PNG格式,建議JPG格式,每張圖片短邊不小于1000像素,文件大小為2MB-25MB,單次比賽每個賬戶投稿次數(shù)不超過20次。投稿時必須填寫完整作品標題、作品描述、拍攝機型、作者姓名等,否則無法上傳作品,凡因提交的個人信息不全面而影響聯(lián)絡者,視為自動放棄參展資格。所有投稿作品將自動存入中國手機攝影大展圖片庫以備推薦給媒體、機構或平臺選用;主辦方使用前述投稿作品時,不再另行通知投稿者或征得投稿者同意。無論投稿作品是否存入中國手機攝影大展圖片庫,均不影響投稿作品在本次大展中參展、入選。
投稿咨詢熱線:010-67014849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